查看原文
其他

鸡娃不如鸡自己

布尔费墨 布尔费墨 2020-02-13


1、大多数人认识不到的路,才是捷径。如果所有人都知道的,就不再是捷径。

2、比大学文凭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是学校无法训练的。

3、与其让孩子奋发图强,20年之后走上成功的道路,现在你就走一个成功的道路给他看看。



以下问答来自我的人生情感咨询服务


提问:布老师,我需要你的咨询。我最近患上了很多母亲普遍患上的焦虑症。我有两个女儿,今年一个上四年级,一个刚上一年级。我的焦虑是因为,为了她们的学习成绩,还有课外的兴趣,我需要给她们不停地报班学习。除了平时的晚上,还有周末,我不是在送大女儿在补语文数学英语,就是在送二女儿在学钢琴舞蹈和美术。在我是小姑娘的时候,我的人生充满了憧憬和梦想,在我单身的时候,我对婚姻和家庭怀有很大的渴望。但现在我就是一个给女儿开车接送督促她们写作业的保姆和司机。我感觉我的梦想和渴望全都被两个孩子和家庭吞噬了。我对现在单调而麻木的生活有些绝望,但是不敢轻易改变。请问布老师,我该怎么办?

回答:

人要认清自己当下的处境,不能仅仅看当下,更要看过去和未来。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盛世之中。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感觉出盛世带来的快乐。因为历史上的所谓盛世,一般都是后人追认的。对于生活在盛世其中的人来说,这个时代带来的痛苦往往大于快乐。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第一段话很有名。他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工业革命的中心,也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所谓工业革命,就是人类以工业的方式,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水平。在那个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靠工商业一夜暴富。和前些年的中国一样,也有很多人从农村出来,带着寻找更好生活的梦想,来到了城市,成为工业体系的一部分。

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打破了农业时代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同时把阶层之间的差异,富裕阶层的奢靡和贫穷阶层的不堪,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在农业时代,受到生产方式的限制,人们的身份地位是固化的,几百年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人们对阶层的问题比较淡然,不会去费心思考自己的阶层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但是工业革命到来之后,人们面临着许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阶层。而这种机会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是焦虑。

工业革命虽然使得几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例如普及了教育和大众娱乐,增加了人群普遍的识字率和营养,降低了婴儿的死亡率,延长了人的寿命,如此等等。但是身在那个时代的人还是咬牙切齿地痛恨给他们带来这一切的制度和人。因为人对于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快乐的感受是短暂的,而对社会阶层滑落带来的嫉妒与痛苦才是更加长久的。简单说,大多数人不是想要“物质上更好”的生活,而是想要“比别人过得更好”的生活。

盛世比停滞不前的社会带来更多的焦虑,是因为社会阶层滑落带来的嫉妒与痛苦,使得人们的大部分精力不是被用来改善物质生活,享受生命本身的快乐,而是用来向上攀爬社会阶层。人们不再爱父母,而是抱怨父母为什么没把他们生在一个更高的阶层。人们不再爱配偶,而是嫌弃配偶为什么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金钱和地位。人们之间不再有纯粹的友谊,而是在算计这个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广泛,更高端的社会关系。人们不再爱自己的子女,因为他们生育子女不是因为爱,而是把子女当成赌注,代替自己来攀爬社会的阶梯。

所以他们生下少量的子女,并在每个子女身上投入大量的所谓“教育”。为什么说所谓“教育”,因为这种“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探索世界的真理,寻找人生的意义,形成健全的人格,或者对人类做出什么贡献。这种“教育”对实际生活毫无意义,其最终目的是给人提供一个捷径,使人进入某个社会阶层,或者仅仅是看上去进入了某个社会阶层而已。

对。“捷径”,就是这个词,在讨论现行教育制度的意义时,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教育是实现阶层上升的捷径”。而“捷径”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投机取巧,付出比别人少,得到却比别人多,这才叫做捷径。所以所谓“捷径”,又可以叫做“投机”。

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投机这件事。最典型的投机,莫过于金融市场。要说赚钱的捷径,金融市场说自己是第二,没有任何行业敢说是第一。金融市场能够让一个穷小子在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也可以在几天之内让一个亿万富豪负债累累。所以想搞清楚什么是投机,看看金融市场就明白了。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在金融市场走捷径,投机成功呢?

首先,这个人必须对事物的本质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认识。最近被炒得很火的一个词,“第一性原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些洞察力强的人,在一个事物开始流行,进入人们的视野,大红大紫之前,就能依靠自己的判断,正确地认识到这个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能够在早期介入这个市场,用很低的价格建仓。

第二,这个人必须有一个清晰而冷静的头脑。在早期介入某个市场,用很低的价格建仓的人,他的资产一旦关注度暴涨,价格飙升,就很容易被突如其来的财富和成功冲昏头脑,做出一些荒唐的非理性的事情。那些拥有清晰而冷静的头脑的人则会对市场的狂热保持一个清醒的判断,在市场最狂热的时候开始减仓。

可见,能够投机成功的人,必须拥有独立的思考,正确的认识和冷静的头脑。在众人看空某个资产时看多这个资产,在众人看多某个资产时看空这个资产。简单说就是不随大流。

而投机失败的人呢,则是反过来的。

投机失败的人大多数对事物的本质没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认识。他们不习惯于与众不同的思考,也不喜欢产生及表达和别人不同的想法。他们在思想上总是追求和别人一致,因为这样才能给他们安全感。所以他们无法发现那些尚未进入大众视野的事物,即使听说这个东西的存在,他们也会人云亦云地否定它。

同时,他们也并不拥有一个清晰而冷静的头脑。由于没有独特的思考,他们无法在某项有价值的资产价格低廉的时候关注它,而只能在它关注度暴涨,价格飙升的时候得到这个信息。因为他们几乎处在信息链的最末端,是最后一波得知这个信息的人,所以他们往往在这项资产价格快要到达顶点,或者已经过了顶点的时候才冲进这个市场。由于他们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高位接盘后,只能砸在自己的手里。

可见,投机失败的人为什么失败?因为他们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事物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具有情绪化的头脑。他们在众人看空某个资产时看空这个资产,在众人看多某个资产时看多这个资产。简单说就是随大流。

所以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只有非常少的人可以长期持续赚钱。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你身边炒股的人,不要说赚钱,有几个能做到不亏钱,全身而退的,非常少。这就是投机的本质。投机投机,投的就是时机,时机是最最重要的。那如何认识到正确的时机,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你不能随大流,随大流一定会亏。因为大多数人都会亏损,赢钱的是与大多数人行动方向相反的少数人。

所以要说走捷径,要说投机,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走捷径的本事和投机的能力。因为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是捷径的时候,这才是真的捷径。大多数人“知道”这是捷径的时候,这已经不是捷径了,而是刺刀见红的战场。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看,因为他们既认识不到一个被低估资产的价值,也认识不到另一个被高估资产的泡沫。他们在资产暴跌,跌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也不知道止损,而是去乱找替罪羊,控诉世界不公。

在这里我要举两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个粉丝来找我做咨询。他人在美国,家里人家靠做生意,开餐馆起家,2003年时在北京二环已经拥有很多套房产。这绝对是当时当地的富裕阶层了。可是他们仍然想走捷径。他们以为出国移民就是捷径。他们卖房去了美国之后,仍然做生意,开餐馆,辛苦打拼多年,并没有明显的成功。虽然在美国也有房产,但是价值远远比不上当年卖掉的北京二环的那些房产的价值。

他们认为的“捷径”,真就是捷径吗?如果说80、90年代移民去欧美,能够让人迅速提升生活水平的话,在2000年代出国移民,就等于从高速列车跳上了低速,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列车了。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我想一定是他们的认识水平出了问题。

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走捷径的本事和投机的能力。在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现在的基础教育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虽说鸡娃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但是鸡娃鸡得最凶的人群,是那些通过高等教育得益最多的人。例如,北京的海淀和上海的浦东,之所以成为鸡血教育的重灾区,正因为这两个地区本来都是郊区,后来因为大量的外地大学生们的迁入,成为平均学历比较高的地区之一。

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自己尝到了高等教育带来的甜头,走了“捷径”,就以为高等教育永远都是捷径,永远都是收益远远大于投入的,稳赚不赔的生意。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未必如此。正如我刚才所说,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捷径之所以是捷径,正因为大多数人认识不到这是捷径。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捷径,这就不再是捷径。

在“教育”的问题上,大多数的人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教育”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具有情绪化的头脑。对于他们来说,上学受“教育”,是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如果你告诉他,资质平庸的孩子上学越多,对人生就越没有帮助,他们应当尽早步入社会,赚钱养活自己,买房结婚生娃承担责任,在实践中求发展,他们就会举一些多少年前的老掉牙的例子,说什么不上学的人只能去扫大街,混社会之类的话,或者将上学等同于读书,等同于有文化,等同于受教育。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自己并不读书,也并不在乎文化和教育。他们在乎的是“教育”。打引号的教育,实际上是升学,是文凭。因为教育对他们是没有价值的,而“教育”却是能够提升社会阶层的“捷径”。他们这个认识并不是来自于对“教育”的本质的独到而正确的思考,也不是来自于一个清晰而冷静的头脑对“教育”市场的清醒的判断,而是来自于人云亦云,别人怎么样,我就一定要怎么样。别人的孩子都上大学,我的孩子也要上大学。别人的孩子都去补课,我的孩子也要去补课。如此等等。

“高等教育是我一生最大的机遇。它让我走出了家乡,来到了大城市,做了白领高级打工仔,所以我的孩子也必须走这条路。”这是一种典型的线性世界观。所谓线性世界观,就是认为昨天世界怎么样,明天的世界必然会怎么样。我在上面说了,真实的世界不是线性的,而是波浪前行的。过去美国一直是世界经济第一名,未来它未必就是第一名,也许中国就是第一名。去年买股票赚钱,明年买股票未必会赚钱,也许是买房子更赚钱。如此等等。

这就是非线性世界观: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些资产被低估,另外一些资产就被高估,一条路昨天是捷径,今天就会非常拥挤,明天就会堵的你亲妈都不认识了。所以我们要预判到世界的变化,先人一步。而不是说简单盲目地照搬过去的经验。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资质平庸的孩子来说,应当避免的是在“教育”方面的金钱、时间和注意力上的过量投入。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资质?什么才是过量投入呢?我们来听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什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些学习的时候感觉不到快乐的孩子,就是资质平庸的孩子。道理很简单,一个觉得学习是痛苦的孩子,永远比不过觉得学习是快乐的孩子。既使前者勉强通过痛苦的刷题暂时赢得了后者,他因此获得的快乐仍然无法弥补他被迫学习所承受的痛苦。而后者即使因为暂时的懒惰和贪玩而被前者超越,他仍然可以在其他需要强大的学习能力的领域轻松地超越前者。

而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是没有止境的。一个觉得学习是痛苦的孩子,暂时性地因为死记硬背和刷题赢得一场考试,即使是高考,在短期看来好像是金榜题名,但长期看来,这是赶鸭子上架,把一个人放在了他并不擅长的赛道上,是对他的人生是弊大于利。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认识很多人,他们高考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在显摆自己的高考成绩,吹嘘自己的大学有多厉害。这说明高考就是他人生的最辉煌的顶点,大学的牌子就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这样的人上大学不是帮了他,而是害了他。

一个感觉到学习是快乐的人,即使没有参加高考,他也照样能够在社会上主动吸收各方面的新知识,很快走到社会的最前沿。现在的世界,拥有一张大学文凭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价值。比大学文凭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这两点恰恰是学校无法训练的。不仅无法训练,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做法和这两点是背道而驰的。

现行的“教育”制度不需要你有好奇心,也不需要你有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你需要学什么,不需要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不是你说了算,甚至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教育官僚,是教学大纲说了算的。

如果把学习比作吃饭,那么现行的“教育”制度就是一个纪律严明的食堂:每天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用什么餐具吃,都有严格规定。必须吃这些,不喜欢吃也得吃,不能挑不能剩,必须全部吃光。想多吃也没有,多吃了也没用。那么真实的教育,也就是自我教育,则相当于逛菜场买菜做饭:你今天想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你自己说了算。而最顶尖的人才,那些拥有对世界极度的好奇心,以及主动获得知识能力的人,他的教育方式则是像是打猎。你想吃什么,要去主动冒险得到。

所以与其去逼迫一个只会拿着铁盘盘在食堂打饭的,给什么吃什么的,别说去打猎,饭都不会烧,进菜场买菜都蒙圈的资质平庸的娃,去和那些整日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常年在森林里狩猎的人正面竞争,不如端正自己的态度,从自己做起,去搞清楚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资产被低估,什么资产有泡沫,自己能做些什么才能为自己和自己的娃赢得竞争优势。

求人不如求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其让孩子今天奋发图强,在20年之后走上成功的道路,现在你就走一个成功的道路给他看看。如果你自己都走不了,那么你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做到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厌恶的东西,为什么要逼迫别人去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你的孩子去完成?父母是孩子的示范。一个放弃了自己理想的人,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坚持你的理想呢?

不要说你的孩子生在好的年代如何如何。现在的年代升学压力很大,过去的年代升学压力反而小。现在才是升学的坏年代,过去才是升学的好年代。如果你在过去那么简单的时代都不能当学霸,现在白热化竞争的年代,做学霸是难上加难。而且,每一个年代都有成功的人,失败的人。你在你的年代未必就是很成功的人。要求别人成功之前,先要求自己成功。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如果那些鸡娃的父母把鸡娃的动力和勇气用在自己身上,每天起早贪黑为赚钱奔忙,他们早就成了亿万富翁了。如果那些鸡娃的父母宽容自家娃的不成功,如同他们宽容自己的不成功一样,鸡娃本身也就不成为问题了。问题在于有些人对待自己和孩子有两套标准。这样一来,自己不成功,娃也未必见得成功。

正如前文所说的,历史上的所谓盛世,一般都是后人追认的。现在我们身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是未来却未必如此。世界是波浪状前行的,而不是线性的。我们现在赶上了好时代,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机会。也许等我们的下一代走上社会的时候,他们会面临比我们更多的问题。所以与其消耗现在的资产,去投资未来的“教育”,不如把“教育”也当成一项资产,在它最膨胀的时候避免过分投入,而是转而去投入那些更优质的资产。

例如说,一流大学的文凭和一线城市的房产证,哪个是更优质的资产?一定是一线城市的房产证。因为再好的大学文凭,都是无法传给下一代的,所以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值。而一线城市的房产证却可以传给下一代,而且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升值。所以你用有限的资源,与其去换来20年后的两张一流大学的文凭,不如去换来2年后的两张一线城市的房产证。前者是遥不可及的,后者是踮踮脚尖就能得到的。

金融市场可以赚钱,买房可以赚钱,创业可以赚钱,做其他投资也可以赚钱。未来的世界是多元的,而不是上大学工作一条路。聪明的父母面对这样丰富多元的世界,会从自己做起,不断接受新观念,现在就在市场中开出一条路来,现在就获得财富和成功,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几十年之后。你开创了一条路,你拥有了金融资产、房产和产业,你就能在孩子长大之后助他一臂之力,成为他成功的领路人,至少可以给他们成家立业的资金。

但是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他们的“教育”上,就等于放弃了自己,也放弃了现在世界的大好机会。而你放弃的东西,他们未必会感谢你。他们知道了这个精彩的世界之后,也许会觉得世界如此丰富,你居然只希望他们走一条路。世上道路千万条,你却赶他们上独木桥,是非常狭隘的。所以我劝你,求人不如求自己,鸡娃不如鸡自己,与其去依赖那些越来越和世界脱节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那些毫无用处的课程给孩子未来,不如自己给孩子一个未来。



如果你也需要我的咨询服务,请点这里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